本书目录
- 序言:拯救教会与先知界限
- 讲论提纲:哈拿尼求救报告求证
- 目 录
- 第一章 泪眼汪汪,悲痛局势 治裂口与试验工人之心肠
- 一、七种眼泪试验工人的真假心肠
- 二、医治教会裂口寻求负担之人
- 三、真假母亲的工人哀思
- 四、坚定志向不做损害教会之人
- 五、缓和教会纷争局势的请求
- 第二章 夜间察看,寻找症结 周游者与教会纷争之渊源
- 一、周游讲道人初时的影响
- 二、周游者在初世纪末与恶灵界结合
- 三、周游者在启示录定型被定罪
- 四、产生教会裂口的「纷争火」 与「争竞柴」
- 第三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一) 守门户与隔离外部之火源
- 一、圣经中的「防火隔离带」
- 二、教会的界限—从使徒交托看界限
- 三、工人的界限—从交托与否看结局
- 四、职份的界限—从乌西雅事件看界限
- 五、作工的界限 ——从「大麻风隔离」看界限
- 六、时代的界限 ——「从前……如今」看界限
- 七、打破界限的「割绝」危险
- 第四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二) 护家门与防范内部之腐化
- 一、守住羊门,保护教会! ——基督徒人生第一要务!
- 二、看守房屋对面之处 ——守住各地方教会的门户
- 三、小心母熊撕裂后裔 ——保护家庭与后裔的属灵门户
- 四、马其顿众教会的恩 ——保护区域与稳定教会的门户
- 五、他决不愿意去 ——「亚波罗派」的消失之路
- 第五章 安上门扇,守卫讲台 巴兰路与外来讲道之危害
- 一、使徒时代「强势通行」 危害各地教会
- 二、周游者打通教会「纷争管道」
- 三、「巴兰道路」的耳鸣警钟
- 四、不平馈送滋长巴兰现象
- 五、谨慎周游者作专权的帮凶
- 六、逃避有偿专职讲道群体的试探
- 七、圣徒论讲道与司库的财利试探
- 八、防备教会以邀请讲道 代替细致全面的牧养
- 第六章 派定职分,兴人栽人 求和平与分设分权之祝福
- 一、校准事奉的准绳
- 二、坚立必胜的信心
- 三、医好纷争,救己救人
- 四、加强本处,预备传承
- 五、关爱利未人,教会持久力量
- 六、忍耐黑夜,复活得力
- 第七章 保守圣族 分散交托 分散保护为后代留宝物膏油
- 一、分散保护与集权集中危机再思
- 二、家庭聚会——教会磨难最后防线
- 三、基利波山的警钟
- 四、丰富尊荣与交托
- 五、最快捷的和平之路
- 为后代留「宝物膏油」
- 最后劝言与请求:
- 医治教会的裂口
- 四、丰富尊荣与交托
- 序言:拯救教会与先知界限
- 讲论提纲:哈拿尼求救报告求证
- 目 录
- 第一章 泪眼汪汪,悲痛局势 治裂口与试验工人之心肠
- 一、七种眼泪试验工人的真假心肠
- 二、医治教会裂口寻求负担之人
- 三、真假母亲的工人哀思
- 四、坚定志向不做损害教会之人
- 五、缓和教会纷争局势的请求
- 第二章 夜间察看,寻找症结 周游者与教会纷争之渊源
- 一、周游讲道人初时的影响
- 二、周游者在初世纪末与恶灵界结合
- 三、周游者在启示录定型被定罪
- 四、产生教会裂口的「纷争火」 与「争竞柴」
- 第三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一) 守门户与隔离外部之火源
- 一、圣经中的「防火隔离带」
- 二、教会的界限—从使徒交托看界限
- 三、工人的界限—从交托与否看结局
- 四、职份的界限—从乌西雅事件看界限
- 五、作工的界限 ——从「大麻风隔离」看界限
- 六、时代的界限 ——「从前……如今」看界限
- 七、打破界限的「割绝」危险
- 第四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二) 护家门与防范内部之腐化
- 一、守住羊门,保护教会! ——基督徒人生第一要务!
- 二、看守房屋对面之处 ——守住各地方教会的门户
- 三、小心母熊撕裂后裔 ——保护家庭与后裔的属灵门户
- 四、马其顿众教会的恩 ——保护区域与稳定教会的门户
- 五、他决不愿意去 ——「亚波罗派」的消失之路
- 第五章 安上门扇,守卫讲台 巴兰路与外来讲道之危害
- 一、使徒时代「强势通行」 危害各地教会
- 二、周游者打通教会「纷争管道」
- 三、「巴兰道路」的耳鸣警钟
- 四、不平馈送滋长巴兰现象
- 五、谨慎周游者作专权的帮凶
- 六、逃避有偿专职讲道群体的试探
- 七、圣徒论讲道与司库的财利试探
- 八、防备教会以邀请讲道 代替细致全面的牧养
- 第六章 派定职分,兴人栽人 求和平与分设分权之祝福
- 一、校准事奉的准绳
- 二、坚立必胜的信心
- 三、医好纷争,救己救人
- 四、加强本处,预备传承
- 五、关爱利未人,教会持久力量
- 六、忍耐黑夜,复活得力
- 第七章 保守圣族 分散交托 分散保护为后代留宝物膏油
- 一、分散保护与集权集中危机再思
- 二、家庭聚会——教会磨难最后防线
- 三、基利波山的警钟
- 四、丰富尊荣与交托
- 五、最快捷的和平之路
- 为后代留「宝物膏油」
- 最后劝言与请求:
本书目录
四、丰富尊荣与交托
——交托兴人与复兴平安的关系
全部的《历代志上》圣经,从述说家谱到扫罗阵亡,都是重点指向大卫身世与他为圣殿的详细筹备。而筹备圣殿讲到样式、物资准备与托付,所记不多。最多篇幅是记录大卫国度与未来圣殿的人事安排。如撒母耳记中所记扫罗的孤家寡人,成了鲜明的对照。
大卫一切安排完毕。圣经的结语是「他年纪老迈,日子满足,享受丰富,尊荣,就死了。他儿子所罗门接续他作王。」(代上29:28)若再去对照扫罗基利波山的阵亡,悲哀与感慨,非笔墨形容得了。
1、大卫智慧交托,奠定了成功基础
大卫所以成功,他在受扫罗追赶时「凡受窘迫的,欠债的,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。」(撒上22:2),扫罗死后,所有以色列民族的精英都聚集在他周围「奋勇帮助他得国」(代上11:10),圣经历代志上从11章起到结束,上半部记载大卫国事与用人,从22章起的下半部,记载殿事与分派交托人。
我们惊讶没有上过专业组织管理学的牧羊人大卫,能将以色列国家并尚未成就的辉煌圣殿,各样人事安排得井井有条,使儿子所罗门不但得着一个稳固繁荣的国家,也承接了父亲预先安排好圣殿建造与管理的细致规则。
在教会属灵的交托上,有无世上智慧学问,真实差距不是很大。关键是有无国度胸怀与迫切成全圣徒心志。在我们所见百年教会史上几乎文盲的老一辈,多多培养成全人,使教会一直的扩展张大。随着教育普及,事奉层中高知识的人一代代增加。部分人除了热衷于自己上台说话讲道,与没有文化知识的先辈们相比,培养成全人与扩展胸怀,几乎是彻底颠倒过来。也许知识丰富的人可能认为自己样样都能,再也不需要更多的人来成就、扩展圣工。但从此被一手掌管者控制了教会,不再有任何扩展,成为这世代教会的悲哀……
2、不会交托——最优秀最为最失败
从扫罗的身量,勇敢,并蒙神所膏。在作王的资格才能上,几乎没有一样逊于大卫。最大可惜是用人度量窄小,不肯放手交托人的事上,使他成为彻底的失败者。小到无论家庭父母,大到世上领袖,是否会「交托」?如何「交托」?结果是大相径庭,甚至关系到生死存亡!
有一个多年前阅读过的故事,始终萦绕心际,作一生的鞭策。从文笔口气知道这不会是杜撰的玩笑。说有一群国家名校的同班学生,约十年后有同学会相聚,当年同学中最优秀的人,成为最不成功的人,慢慢的究其原因,就是他自身「太优秀」了,既不能信任别人,也因为看别人「太不优秀」不肯把担子交给人。最终没有人配搭得上成了孤家寡人。
从教会实践中,善于治理,恩赐讲道,聪明才干,有心事奉者并没有太大分别。但为什么有的事奉者,能兴起一大批人,使各样事工展开,教会得以稳步增长。有的各样恩赐一无所缺,直到年老时,仍是孤身一人,身后几乎没有可用的人,他所牧养带领的教会或聚会,一片死沉冷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