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目录
- 序言:拯救教会与先知界限
- 讲论提纲:哈拿尼求救报告求证
- 目 录
- 第一章 泪眼汪汪,悲痛局势 治裂口与试验工人之心肠
- 一、七种眼泪试验工人的真假心肠
- 二、医治教会裂口寻求负担之人
- 三、真假母亲的工人哀思
- 四、坚定志向不做损害教会之人
- 五、缓和教会纷争局势的请求
- 第二章 夜间察看,寻找症结 周游者与教会纷争之渊源
- 一、周游讲道人初时的影响
- 二、周游者在初世纪末与恶灵界结合
- 三、周游者在启示录定型被定罪
- 四、产生教会裂口的「纷争火」 与「争竞柴」
- 第三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一) 守门户与隔离外部之火源
- 一、圣经中的「防火隔离带」
- 二、教会的界限—从使徒交托看界限
- 三、工人的界限—从交托与否看结局
- 四、职份的界限—从乌西雅事件看界限
- 五、作工的界限 ——从「大麻风隔离」看界限
- 六、时代的界限 ——「从前……如今」看界限
- 七、打破界限的「割绝」危险
- 第四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二) 护家门与防范内部之腐化
- 一、守住羊门,保护教会! ——基督徒人生第一要务!
- 二、看守房屋对面之处 ——守住各地方教会的门户
- 三、小心母熊撕裂后裔 ——保护家庭与后裔的属灵门户
- 四、马其顿众教会的恩 ——保护区域与稳定教会的门户
- 五、他决不愿意去 ——「亚波罗派」的消失之路
- 第五章 安上门扇,守卫讲台 巴兰路与外来讲道之危害
- 一、使徒时代「强势通行」 危害各地教会
- 二、周游者打通教会「纷争管道」
- 三、「巴兰道路」的耳鸣警钟
- 四、不平馈送滋长巴兰现象
- 五、谨慎周游者作专权的帮凶
- 六、逃避有偿专职讲道群体的试探
- 七、圣徒论讲道与司库的财利试探
- 八、防备教会以邀请讲道 代替细致全面的牧养
- 第六章 派定职分,兴人栽人 求和平与分设分权之祝福
- 一、校准事奉的准绳
- 二、坚立必胜的信心
- 三、医好纷争,救己救人
- 四、加强本处,预备传承
- 五、关爱利未人,教会持久力量
- 六、忍耐黑夜,复活得力
- 第七章 保守圣族 分散交托 分散保护为后代留宝物膏油
- 一、分散保护与集权集中危机再思
- 二、家庭聚会——教会磨难最后防线
- 三、基利波山的警钟
- 四、丰富尊荣与交托
- 五、最快捷的和平之路
- 为后代留「宝物膏油」
- 最后劝言与请求:
- 医治教会的裂口
- 五、谨慎周游者作专权的帮凶
- 序言:拯救教会与先知界限
- 讲论提纲:哈拿尼求救报告求证
- 目 录
- 第一章 泪眼汪汪,悲痛局势 治裂口与试验工人之心肠
- 一、七种眼泪试验工人的真假心肠
- 二、医治教会裂口寻求负担之人
- 三、真假母亲的工人哀思
- 四、坚定志向不做损害教会之人
- 五、缓和教会纷争局势的请求
- 第二章 夜间察看,寻找症结 周游者与教会纷争之渊源
- 一、周游讲道人初时的影响
- 二、周游者在初世纪末与恶灵界结合
- 三、周游者在启示录定型被定罪
- 四、产生教会裂口的「纷争火」 与「争竞柴」
- 第三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一) 守门户与隔离外部之火源
- 一、圣经中的「防火隔离带」
- 二、教会的界限—从使徒交托看界限
- 三、工人的界限—从交托与否看结局
- 四、职份的界限—从乌西雅事件看界限
- 五、作工的界限 ——从「大麻风隔离」看界限
- 六、时代的界限 ——「从前……如今」看界限
- 七、打破界限的「割绝」危险
- 第四章 重建城墙,划定界限(二) 护家门与防范内部之腐化
- 一、守住羊门,保护教会! ——基督徒人生第一要务!
- 二、看守房屋对面之处 ——守住各地方教会的门户
- 三、小心母熊撕裂后裔 ——保护家庭与后裔的属灵门户
- 四、马其顿众教会的恩 ——保护区域与稳定教会的门户
- 五、他决不愿意去 ——「亚波罗派」的消失之路
- 第五章 安上门扇,守卫讲台 巴兰路与外来讲道之危害
- 一、使徒时代「强势通行」 危害各地教会
- 二、周游者打通教会「纷争管道」
- 三、「巴兰道路」的耳鸣警钟
- 四、不平馈送滋长巴兰现象
- 五、谨慎周游者作专权的帮凶
- 六、逃避有偿专职讲道群体的试探
- 七、圣徒论讲道与司库的财利试探
- 八、防备教会以邀请讲道 代替细致全面的牧养
- 第六章 派定职分,兴人栽人 求和平与分设分权之祝福
- 一、校准事奉的准绳
- 二、坚立必胜的信心
- 三、医好纷争,救己救人
- 四、加强本处,预备传承
- 五、关爱利未人,教会持久力量
- 六、忍耐黑夜,复活得力
- 第七章 保守圣族 分散交托 分散保护为后代留宝物膏油
- 一、分散保护与集权集中危机再思
- 二、家庭聚会——教会磨难最后防线
- 三、基利波山的警钟
- 四、丰富尊荣与交托
- 五、最快捷的和平之路
- 为后代留「宝物膏油」
- 最后劝言与请求:
本书目录
五、谨慎周游者作专权的帮凶
1、专权意识恶化教会内部新老关系
香港教会叶茂松博士,看见教会的荒凉,于是走访考察香港130多间教会,寻找教会建造与兴衰的问题,发现一个被大多教会忽视的问题,就是慕道友、事奉者、肢体间彼此关系处理不良,是导致教会荒凉混乱的一大原因。
教会老一辈与青年一代,包括家庭父子母女关系,无论哪一代,都有代沟的问题。这代沟包括知识见识、观念经验、老年求稳与青年求新之间的不同。如果处理不当,相互误会,就使得本来可以互补组合的力量,变成相互指责后拉的阻力、离心力。我们看见青年人得大量培养,老年人德高望重受众人爱戴。反之,老年人「时刻儆醒」唯恐青年人夺权;青年们「时刻留意」,什么时候又被抓住辫子,思量如何反击反应。这样的教会青年人大批外流,老年人孤独忧患,少有人内心敬重。
为此原因造成的陷阱,就是教会负看守之权的老一辈,既不放心青年人奋勇向前的个性,又感到失去青年人的尊重失落感与安全感。一个可使失落感与安全感得到充分弥补的有效方式,就是常邀请「工人」来本教会讲道。这个好处不言而喻,谁邀请工人,必然谁与工人关系亲近(可惜寻求亲近的工人不是神)。还有更稳妥的方式,是用餐时单独给工人一桌,自己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作陪。这样,从迎接(也包括随车接送)、休息、用餐、聚会坐在一起直到上讲台,下讲台,再用餐,再送走,教会看守者与工人一条龙式的「流水线」,可以让众肢体并青年人与讲道工人彻底隔离,随着地区经济逐渐好转,教会奉献有余,错借「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」的圣经原则,再送上一笔不小的讲道馈送。不但下一次再邀请水到渠成,就是正直一些的工人,在这铁桶般的接待密封圈里,除了听见邀请人一面之词,想要知道邀请教会的现状也是比登天还难。
2、周游者帮凶势力加速教会腐败
我们很喜乐的承认,现在已有部分教会醒悟,邀请外来工人不是真正牧养「成全圣徒」之路,着力培养本教会讲道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;难得邀请也是请工人们与众肢体一同用餐,或是邀请青年人作陪。接送全部交给青年人,看守者丝毫不与工人建立特殊关系。但所惜的,令人担忧的教会仍不在少数。
不重视培养本教会青年人,计划安排每月都有的交通聚会几乎清一色邀请外来讲道人。所带来的陷阱式弊病,就是教会看守与工人关系特殊化,相互吹捧利用,标榜对方互求荣耀,使教会主要看守与普通事奉者与青年一代,客观良性代沟变成主观恶性鸿沟,教会事奉层关系越来越疏远紧张。
由此的后果是工人对于提前5:19-21节,对付警戒长老的圣经原则被彻底颠覆;反过来「工人得工价」,教会只供给露出前台的讲道工人,而这些人只占工人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,而大批冒险宣教传福音、在幔子内栽培工人、栽植青少年、访谈辅导、探望苦难者、无以计数的爱心事工者,像时钟内芯默默无闻的无数工人被忽略。教会本该均平的财富,养壮了讲道人,瘦弱了非讲道其他事工的工人。
对教会邀请者的看守陷阱,是唯独工人能对付帮助他的错误(正常的长老在本地教会是最高权柄),但因这种邀请与馈送的关系,使得长老永远得不到警戒与纠正。等到问题严重到病入膏盲(不一定是罪,肉体妒忌、骄傲与损害教会都同样可怕),已经无可救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