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承接者的挑战(上) 3:1-4:5

一、肉体的败落

提后3:1-4「你该知道,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。2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,贪爱钱财,自夸,狂傲,谤渎,违背父母,忘恩负义,心不圣洁,3无亲情,不解怨,好说谗言,不能自约,性情凶暴,不爱良善,4卖主卖友,任意妄为,自高自大,爱宴乐不爱神。」

末世的堕落 人性的泯灭

(注意每一组开头,一切恶欲都由此而生)

有人形容自私象刺猬,卷成一团护自己,以刺外伸刺别人,保罗所列恶人的恶象恶刺猬一根根有毒的刺。与主形容自己「母鸡」(太23:37,13:34,宁可自己死,也要以温柔的羽毛暖众人正好相反。

 

㈠ 行为的类别

⒈自私的恶欲——7:5「属肉体……恶欲,就在我们肢体中发动」

⑴专顾自己,⑵贪爱钱财,⑶自夸,⑷狂傲,⑸谤渎

⒉德行的败坏——6:12「凡有血气的人,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。」

⑴违背父母,⑵忘恩负义,⑶心不圣洁,⑷无亲情,

⒊良心的苦毒——4:19「良心既然丧尽,就放纵私欲,贪行种种的污秽。」  「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」(雅3:14

⑴不解怨,⑵好说谗言,⑶不能自约,⑷性情凶暴,⑸不爱良善,

    ⒋信仰的破产——10:36「人的仇敌,就是自己家里的人。」

⑴卖主卖友,⑵任意妄为,⑶自高自大,⑷爱宴乐不爱神。

㈡ 品性的类别

  存心上的  专顾自己,贪爱钱财」

性情上的  自夸,狂傲,谤渎」

伦理上的  违背父母,忘恩负义」

道德上的  心不圣洁」

人际上的  无亲情,不解怨」

言语上的  好说谗言」

品格上的  性情凶暴,不爱良善」

信仰上的  卖主卖友,任意妄为,自高自大,爱宴乐不爱神」

㈢ 趋向的类别(趋向或作恶性循环)

肉体与罪恶不是单行的,有一样必然会有二样三样……

1:15「私欲既怀了胎,就生出罪来。」

提前5:24「有些人的罪是随后跟了去的。」

4:7「你若行得不好,罪就伏在门前。它必恋慕你……」

提摩太后书3:1-4     罗马书1:29-31相应对照

罪恶的起源——「专顾自己」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装满了各样不义,

⑴以贪财生出夸耀  「贪爱钱财,自夸」     贪婪,自夸的

⑵以夸耀生出骄妄  「狂傲,谤渎」         狂傲的,

⑶以骄妄生出无情  「违背父母,忘恩负义 背约的,违背父母的

⑷以无情生出污秽  「不圣洁,无亲情」     无亲情,邪恶,恶毒

⑸以污秽生出恨毒  「不解怨,好说谗言」   谗毁的,背后说人,

⑹以恨毒生出粗暴  「不能自约,性情凶暴」 不怜悯人的,嫉妒,凶杀,

⑺以粗暴生出残忍  「不爱良善,卖主卖友」  侮慢人的,捏造恶事的

⑻以残忍生出邪恶  「任意妄为,自高自大 争竞,诡诈,毒恨

罪恶的结果——「爱宴乐不爱神」          怨恨神的

 

二、敬虔的危机

提后3:5-9「有敬虔的外貌,却背了敬虔的实意。这等人你要躲开。6那偷进人家,牢笼无知妇女的,正是这等人。这些妇女担负罪恶,被各样的私欲引诱。7常常学习,终久不能明白真道。8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敌挡摩西,这等人也怎样敌挡真道。他们的心地坏了,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。9然而他们不能再这样敌挡,因为他们的愚昧,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,像那二人一样。」

    躲避假冒敬虔

㈠假冒敬虔者的堕落 提后3:13「只是作恶的,和迷惑人的,必越久越恶……」

  徒有敬虔外貌→→失却敬虔实质→→趋向罪恶不洁→→敌挡教会圣徒→→敌挡真道警戒→→心地坏了→→真道上废弃→→愚昧显露→→走向「无法可治」的败坏(箴29:1

神家工人在个人灵修上,在心灵思想上,在暗中生活上,在处事为人上,务必靠着主切切不落在假冒敬虔的里面!

㈡假冒敬虔者的光景

⒈假冒敬虔者的灵性

⑴失却实质,失去能力——「背了敬虔的实质」「实意」原文可译「实质」「能力」

⑵心灵昏暗,罪恶诱惑——「那偷进人家,牢笼无知妇女」

⒉假冒敬虔者的恶毒

恶事怕揭,心存敌挡——「雅尼和佯庇怎样敌挡摩西,这等人也怎样敌挡真道」

⒊假冒敬虔者的结局

良心丧尽,被神废弃——「他们的心地坏了,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。」

⒋假冒敬虔者的羞耻

无法敌挡,愚昧显露——「不能再这样敌挡……愚昧……显露出来」

㈢假冒敬虔者的现实——道德上的双重败坏

⒈假先知的邪恶

 ⑴心计的邪恶  「偷进」「家」原文是多数,指所有的家,恶人都会窥探)

2:1「祸哉,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,造作奸恶的。天一发亮,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。」

⑵言语的诡诈  「牢笼」

16:27「匪徒图谋奸恶,嘴上彷佛有烧焦的火。」

      16:18「用花言巧语,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。」

⒉无知妇女的险恶

⑴罪未洁净过  「担负罪恶」(吕译「这些妇女被罪堆压」

⑵私欲未对付  「被各样的私欲引诱」(吕译「被各种私欲牵引着」

⑶真道不留意  「常常学习,终久不能明白真道」

 

    从教会历史中,犯罪男女双双走向败坏并不少见。根据保罗的教训,双方都有责任。唯一能得保守的,是以下的追求……